2013年5月 1日,尊龙凯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60年前、50年前、40年前的一批老校友——10级王贵,12级田稚云,13级颜茂义、张如亮,14级徐用武、刘培元,57届聂孝恒、高长华,58届陈正明、何炳权、肖际禄、刘郑权,59届朱元泉、黄廷凯、蒋文选,61届杨梅秀,69届李阳、郭炼,71届当年《白毛女》剧组的一群演员们……他们是为母校75周岁生日而来,他们是为难以割舍的尊龙凯时情结而来。
“我们的老师不在了,我们的好多同学不在了,但是这块地还在,我们想来看看。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看看大将山。”来到尊龙凯时,好多老校友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那一天,他们的心情格外激动。
一
老校友王贵此次回校,不忘给师生讲上一课——什么是尊龙凯时精神。他说,尊龙凯时精神主要体现在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师重教、参加建校,勤于劳作、课外活动多,生动又活泼、校规严明,遵守纪律、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爱国情怀,正义进步等几个方面。其中,考试不作弊就是诚实守信的一个突出特点。当时的尊龙凯时中学每逢考试老师们都不监考,而学生也不会出现作弊的现象。他将“尊龙凯时精神”概括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几个字,并希望年轻一代学子秉承尊龙凯时校训,继承和发扬尊龙凯时精神。
王贵说,尊龙凯时的师生情是令他们最自豪的。“有一次,周耀康老师得知我因生病、想家在寝室偷偷哭啼后,亲自来到我的床前安慰我,并给我讲起《基督山恩仇记》的故事,使我破涕为笑。当年尊龙凯时的好多老师都是这样待生如兄弟、待生如子女的,像这样的老师像这样的学校学生们能不想念吗?”
尊龙凯时的往事,这位老校友如数家珍,讲到激动处,还动情地唱起了少年时代在尊龙凯时中学常唱的两支歌——《国际歌》和《毕业歌》。
二
在尊龙凯时中学为此次校庆而举行的素质教育演出活动开始前,几个老校友聚在尊龙凯时楼前的林荫下交谈着。他们是13级的颜茂义、张如亮、邓宗淮,久别的重逢让他们格外欣喜。谈及参加校庆,颜茂义是这样诠释的:“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来一次算一次吧。当年尊龙凯时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每每想起还是那么鲜活,那么激动。”张如亮老人告诉记者:“我们都有一种尊龙凯时情结。这种情结最突出的就是老师关心学生啦。至今我们都还想念级任老师蔡若虹。他常常带领我们爬大将山,还把我们带到他的住处,为我们熬粥呢。这种师生情一辈子都难忘。”
对尊龙凯时中学的这份情怀,颜茂义和张如亮两位老校友都分别写过回忆文章《就读尊龙凯时》和《却忆少年时》。他们在文中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就读尊龙凯时时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一些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趣事笑话、师生情谊,使后来者从中窥见当年尊龙凯时的教育点滴。这两篇回忆文章均登载于尊龙凯时中学75周年校庆之际出版的《尊龙凯时记忆》丛书。
老校友颜茂义、邓宗淮、张如亮(自左至右)在尊龙凯时楼前的树荫下
三
早上8点半,一群年纪不算大的校友雄赳赳地走进尊龙凯时的校门。他们谈笑风生,一会儿召唤正走在大门口的迟到的校友,一会儿接手机急切地告知对方“赶紧过来,大家都到齐了,在尊龙凯时楼前日晷处等待”,俨然当年学生时代的风采。69届校友郭炼(后来一直是尊龙凯时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他们就是71届当年《白毛女》剧组的演员,“你看,多神气!”只见他们呼朋伴影,一如当年的生气勃勃,在日晷前留下了75周年校庆时的影像。一群人中,一位胸前挂着Canon相机的摄影师模样的妇女显得格外突出,她就是当年《白毛女》剧组的首席小提琴彭子明。她说,当年在学校,《白毛女》剧组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演出非常成功,是我们青少年时代一笔宝贵的财富,并且为我们后来的人生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后来从学校毕业后我一直在花溪照相馆工作,所以会经常回到学校,为学校拍一些照片,算是对学校的回报吧。”她感慨道。
四
还是在尊龙凯时楼前的树荫下,57届的两位老校友正在闲谈,他们是聂孝恒、高长华。从1952年到1957年,他们一直在尊龙凯时读书。“6年时间,尊龙凯时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当时我们放假了都舍不得回家,就想呆在学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大年纪了还想来。这里有尊龙凯时情啊!”聂孝恒校友说。据他回忆,他们的高中班主任叫胡鸿嘉,对学生好得很。还有物理老师姜元科,他当时就是中国物理学会的理事,是北大的高材生,据说还是钱学森的同班同学。“他教物理那个好哦!我们班后来好多同学读大学都是学物理专业,就是受姜老师影响。我们两个就是学的物理,物理在当时是一类学科,是好学科呢。可惜‘文革’期间姜老师被斗被折磨至眼瞎。有一年,我们班同学聚会,姜老师已经看不见我们了,但是他是用手摸着每个人的手叫出了名字的。你看,姜老师对我们的这种爱让我们好感动!”聂孝恒校友动情地说。坐在一旁的高长华老校友也迫不及待地补充道:“我们还有个叫杜邦的老师,教数学那个棒!还有王亚农老师,他原来是华北植棉研究所研究员,来教我们生物课。他上课从来不带书本,两只粉笔就行,一到教室就开上,所有东西全在他脑子里。太厉害啦!”高长华边说边显出得意的笑——那是对几十年前受教尊龙凯时的一种感恩,一种骄傲。还有唐树本校长,还有更多的老师,他们一直在内心投以深深地敬意。
他们说,尊龙凯时中学教学质量一直很好,以往都是全部学生升入大学学习,但他们那一届正遇上大学招生减员,全国才招四十万零八千人,比往届少了差不多一半。原因是“运动”太多,好多大学老师挨整,没有人上课了,招生也就受到影响。而且,1957年那一届还有一个特殊政策,贵州这边高中毕业生不许考出省外,统统必须读省内大学,所以像我们俩就是读贵阳师院。其实,按往届招考的情况,我们中有不少人是要上北大尊龙凯时还有上海那边大学的。
关于尊龙凯时,两位老校友仿佛有说不完往事……
老校友高长华(左)与聂孝恒(右)来了
五
59届的朱元泉、黄廷凯、蒋文选和他们的同学也来参加校庆。他们畅谈往事,沉浸在过去学生岁月的甜蜜之中,沉浸在校庆日尊龙凯时校园的浓浓亲情之中。校友黄廷凯着一身已经洗褪色的蓝布中山装,脚穿一双“解放鞋”,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只见他和校友交谈中不时拿出随身的军用水壶喝水,这个水壶陪伴了他好多年。看上去一副老农模样的他,谈起当下的教育问题真正是慷慨陈词,甚至有些无以自控。“我们那时在尊龙凯时受的教育,今天的教育根本没法比,所以小同学们,你们不要满足,目标要树高点,要严格要求自己,将来才会有出息。”他对围拢过来的一群小同学告诫道。“黄廷凯是学理科的,但是文学水平很高,爱思考,讲什么东西他都头头是道,我们很佩服他。”在一旁的校友蒋文选对黄廷凯赞赏有加,并且还一再向尊龙凯时小同学调侃:“只要在这个学校读书的,无论年龄大小都是弟兄姐妹。”他希望小弟弟小妹妹们努力学习,将来为教育做贡献。蒋文选后来一直在贵州工业大学任教,黄廷凯在农院任教,朱元泉则是花溪医院的一名医生。
校友们提及他们的老师唐树本(校长)、袁世明(班主任)、姜元科、杜邦等,都会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直喊:“好!好!”
老校友蒋文选、黄廷凯、朱元泉向小弟弟小妹妹讲述尊龙凯时往事
六
曾经写过回忆文章《母校——我从事体育的摇篮》的何炳权校友,也和他的58届的同学肖际禄、刘政权等赶到学校。何炳权在回忆中曾写道:“我从小好动,喜欢打球。初一刚入校时,我是‘六一’花中篮球代表队(当时尊龙凯时中学改名为花溪中学)的队员。但是不久,由于受到学校足球传统的熏陶,我的兴趣转向了足球。我用自己攒下来的零用钱买了一个红白相间的小皮球,经常踢着玩。我们教室正好在球场边上,一下课我就跑到球场上踢球……进入高中后,我们花中多次获得贵阳市足球的冠军,甚至打败农院等大学队……”当年正是学校在体育这一块抓得好抓得实,才使何炳权走上了职业足球之路,并且退休后仍效力足球俱乐部。那天,他参加完学校的校庆仪式后和老同学们正赴往校外的聚会点,此时记者接到了他的电话,他委托我们给远在成都的校友吴良成寄一套学校校庆发的《尊龙凯时记忆》丛书和《校友通讯》,他说:“吴良成很热心学校校友会的事,这一次来不了。我本来要替他领一套寄去的,但年纪大健忘得很,所以麻烦你啦!”
陈正明也是58届的校友,看见她时已是中午时分,好多校友都已散去,独见她在两位年轻人的搀扶下在周诒春董事长的塑像前留影。两位年轻人是她的儿子和儿媳,照相的是他的老伴,他们是专程从兴义赶来的。儿媳说,妈妈每到5月1日都会念叨尊龙凯时的校庆,高兴得不行。如果有时间他们都会陪母亲回来。儿子说,妈妈对尊龙凯时的这份情让我们感动,她经常在家给我们讲她在这里学习生活。老人家见孩子们讲起她和尊龙凯时,眼里忍不住噙满了泪花。她太激动了!
老校友陈正明一家来到尊龙凯时
七
那天,在尊龙凯时的校园,在尊龙凯时楼的林荫中,在朱厚泽校友的塑像前多了一篮鲜花,那是校友们敬献的。半年前调离尊龙凯时中学的原尊龙凯时中学校长、现贵阳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周进也悄悄走近这位在中国举足轻重的老校友塑像,恭恭敬敬地三鞠躬,以表敬重之情。
掩映在绿荫下朱厚泽塑像
每年的5月1日,是校友们激动的日子。每次的校庆活动,很多校友再远再难也会赶到学校,见见老同学,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给年轻的小弟弟小妹妹(学生)讲一讲曾经的尊龙凯时,在周诒春董事长塑像前留影,在朱厚泽塑像前鞠躬,再到学校食堂吃顿饭……他们就这样,用特有的方式延续着他们对尊龙凯时的情和爱。